氣象站是人類觀測天氣的精密儀器,它通過一系列專業設備,持續不斷地采集著大氣中的各種數據。這些看似簡單的溫度、濕度、氣壓等讀數,背后蘊含著精密的科學原理和復雜的工程技術。
溫度測量是氣象觀測的基礎。現代氣象站普遍采用鉑電阻溫度計,利用鉑絲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進行精確測量。這種溫度計的測量精度可達±0.1℃,能夠準確捕捉氣溫的細微變化。溫度傳感器被安置在百葉箱中,既保證了空氣流通,又避免了陽光直射和降水干擾。
濕度測量則采用濕敏電容傳感器,通過測量高分子薄膜吸濕后介電常數的變化來確定濕度。這種傳感器的響應時間短,測量范圍廣,能夠在-40℃至80℃的環境下穩定工作。與傳統的干濕球濕度計相比,電子式濕度計的測量精度更高,維護更方便。
氣壓測量使用硅壓阻式氣壓傳感器,通過測量硅膜片在氣壓作用下的形變來測定氣壓值。這種傳感器的分辨率可達0.1hPa,能夠精確捕捉氣壓的微小波動。氣壓數據對天氣預報具有重要意義,是分析天氣系統演變的重要參數。

風速和風向的測量主要依靠超聲波風速儀。這種設備通過測量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差來計算風速和風向,消除了機械式風速儀的轉動慣性和磨損問題。超聲波風速儀的測量范圍可達0-60m/s,分辨率達到0.01m/s。
降水量的測量采用翻斗式雨量計,每個翻斗代表0.1mm或0.2mm的降水量。這種機械式測量方法雖然簡單,但可靠性高,能夠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穩定工作。現代雨量計還配備了加熱裝置,可以準確測量固態降水。
輻射測量使用熱電堆輻射傳感器,通過測量熱電堆兩端溫差產生的電動勢來確定太陽輻射強度。這種傳感器的光譜響應范圍覆蓋了太陽輻射的主要波段,能夠準確測量總輻射、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。
氣象站的觀測數據通過數據采集器進行收集和處理,再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到數據中心。它普遍采用太陽能供電系統,能夠在偏遠地區長期穩定運行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,它的觀測網絡正在向智能化、網格化方向發展,為天氣預報和氣候研究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持。